APP
消息及时反馈,找工作速度更快
微信
关注微信公众平台
小程序
找工作更方便
手机站
手机求职更方便

您当前所在位置:职场资讯 >看不到回报就立刻放弃 近七成受访者表示身边这样的人很多

看不到回报就立刻放弃 近七成受访者表示身边这样的人很多

发布时间:2019-10-24

来源:

         如今,一些人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恋爱中,对于眼前的得失都越来越看重,越来越急于获得回报。如果没有马上得到回报,就会放弃努力。你身边这种现象普遍吗?

  上周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(wenjuan.com),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,69.4%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很多人一付出就想马上有回报,看不到回报就立刻放弃。58.2%的受访者认为这种处世态度功利心太重,这样的人不值得交往。对于得不到回报就立刻放弃的人,63.5%的受访者建议他们建立自信,时常给自己鼓励。

  69.4%受访者称身边很多人看不到回报就立刻放弃

  调查中,69.4%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很多人一付出就想马上有回报,看不到回报就立刻放弃。15.0%的受访者觉得这样的人不多,15.6%的受访者表示没注意。

  家住山西省太原市的杨淮(化名)正在为考研努力,他认为,有些付出注定是长期的,肯定没办法立竿见影。“不过我确实很希望付出后能看到明显的效果,不浪费时间,有成就感。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,我会回顾一下,看看到底是目标不够实际,还是努力偏离了方向,会作出调整”。

  成都某公司职员胡婕(化名)表示,她在学习和工作中希望得到的回报是思维和眼界的提升,在感情中希望得到的回报是信任。“但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相应的回报,要保持好的心态”。

 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认为,急于得到回报的现象跟社会变化有很大的关系。“以前农民种地,着急不得,春天好好耕种,秋天就有收获。但现在社会变化这么快,一个年轻人好好工作,可能在年底的时候能收获大奖,也可能没干半年公司就黄了。社会的不确定性在增加,大家都是经济理性的,年轻人面对那么多现实问题,很难不着急”。

  “急于看到回报”的处事态度一般有怎样的表现?受访者认为是“付出以得到回报为前提”(61.7%)和“所做的选择都是为了达到目的”(58.6%)。其他还有:一旦看不到预期的回报就马上放弃(49.2%),在付出之前反复衡量得失(47.6%),只看重眼前的利益(40.4%)等。

  “没看到回报就马上放弃,可能会让人觉得此人没有毅力,不值得信赖,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以后的发展。”胡婕觉得这样的态度比较功利,也没有想清楚社会运行的逻辑。“比如,你喜欢一个人,你所有的付出都是你自己的选择,无法要求对方给予同样的回报。一方面,要评估自己的资源和能力,不做无意义的投入;另一方面,一旦投入了就要接受风险的存在,学会等待”。

  对于一付出就想马上有回报的处事态度,58.2%的受访者认为功利心太重,这样的人不值得交往;54.8%的受访者认为这样的人没有恒心,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。

  17.9%的受访者认为这种心态可以理解,付出了本来就应该得到回报。

  “很多人认可坚持的品质,但如果是无谓的坚持,这个过程会很痛苦。”北京某高校研究生孟帆(化名)觉得,一付出就想马上有回报的态度不一定就是错的,“为了执着而执着也是没有必要的,要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,再去做选择”。

  迟毓凯认为,付出了想得到回报,是可以理解的,但不能太急功近利。“爱情、婚姻、家庭等人生大事,有时是急不得的”。

  为何急于得到回报?63.1%受访者归因于人们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

  为什么很多人一付出就急于得到回报?63.1%的受访者归因于人们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,但个人精力有限;61.5%的受访者归因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,人们越来越急躁;57.7%的受访者归因于社会发展速度快,人们越来越珍惜自己的资源。

  杨淮觉得,出现这种现象,是因为社会竞争太激烈,人们急于通过回报来认识自己的能力,找到正确的定位,以免浪费时间。而且现在网上很多人会展示自己的成功,导致大家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

  胡婕认为,客观方面,年轻人承担很大压力,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,更讲究效率,因为效率低可能会被淘汰。主观方面,有的年轻人可能习惯了见效快,没有回报就没有安全感,觉得自己吃亏了。

  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,总地来看应该是一代比一代强。”迟毓凯认为,有些年轻人急功近利确实是事实,这和整个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。“我们的传统教育提倡沉下心来慢慢做事,但是在快节奏的社会中,一些追求完美的年轻人就容易焦躁”。

  对于得不到回报就立刻放弃的人,63.5%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应该建立自信,时常给自己鼓励;56.8%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应该在付出的过程中认真体会;53.9%的受访者建议他们多反思,调整心态和方式,47.5%的受访者建议他们找准目标再付出。

  胡婕认为,做事要有面对坏结果的准备,同时“吃一堑长一智”,培养自己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承受能力。

  “做事要有积极的心态和整体的计划,然后要耐得住寂寞、经得住诱惑,另外要能承受暂时的失利。”杨淮说。

  孟帆认为,人们要看到自身的局限和弱点,有时要学会放过自己,心态轻松一点也许反而更顺利,很多时候没必要非得一次成功。

  胡婕认为,在做一件事或者开始一段感情之前,要先评估自己,看适不适合,可不可以承担风险。然后要问问有经验的朋友,多了解一些信息,成功概率更大。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有问题,要反思和调整。另外要对已经开始的事情和感情负责任,善始善终。

  “如果一个人不够自律,就得有外力监督。可以和朋友交流一下心得,倾吐一下不如意,心态也能平复下来。”杨淮说。

  迟毓凯认为,年轻人首先要认识到,付出后追求回报是正常的,但不能太看重财富方面的回报。“比如刚到一个单位还没干几天,没看见经济收益就不干了,或者刚毕业就想着做大买卖,这肯定是很难的。太功利也会影响未来的发展”。

  受访者中,00后占0.9%,90后占30.0%,80后占50.2%,70后占13.7%,60后占4.2%。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8.4%,本科学历的占85.6%,硕士学历的占5.9%,博士学历的占0.2%。